本文严格依据权威信源(官媒占比超80%)富灯网 ,结合最新动态及历史数据,最终观点保持中立。结尾附有参考资料
一架关闭应答器的伊朗猎鹰50专机,6月30日悄无声息地降落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。
外界推测,机上搭载的正是伊朗国防部长——此行目的很明确:向刚经历战火洗礼的“巴铁”紧急取经防空战术,甚至可能谈判引进中国歼-10CE战斗机及生产线。
而就在专机抵达前一天,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刚向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致谢,感激其在美国-以色列联合军事行动中对伊朗的关键支持。
这场突如其来的访问,揭开了一场中东防务格局的深层博弈。
在刚结束的12天伊以冲突中,伊朗的防空体系暴露出灾难性短板。
尽管伊朗革命卫队宣称击落以色列无人机,但其主力装备仅为简陋的358型防空巡飞弹和马吉德近程防空系统,面对以色列F-35I、F-16I等先进战机毫无还手之力。
更讽刺的是,伊朗耗资引进的俄制S-300、国产“信仰-373”等远程防空导弹全程“失踪”,未能发挥应有作用。
以色列空军的精确打击直插伊朗心脏:核设施、指挥中枢、弹药库接连被毁,多名高级军官和科学家丧生。
事后分析指出,伊朗不仅装备落后,更因内部渗透严重,导致布防信息全数泄露。一名伊朗网友痛心疾首:“我们像被开了全图挂,敌人对我们的了解比我们自己还清楚!”
伊朗此次低头求教富灯网 ,核心目标正是巴基斯坦在5月“57空战”中的碾压式胜利。
当时巴空军凭借歼-10CE战机、霹雳-15E远程导弹及红旗-9防空系统,配合预警机与数据链支撑,打得印度“阵风”战机溃不成军。
这场战役被军事专家称为 “中国模式”的教科书级应用——从雷达预警到导弹拦截,从电子压制到指挥协同,形成了一套闭环作战体系。
巴铁对中国的信赖已深入骨髓。防长阿西夫近期在上合会议期间直言:“我军大部分装备来自中国,测试效果极佳!未来几十年合作只会更深。”
说这话时,他笑得合不拢嘴。这种信任源于全生命周期合作:从联合研发“枭龙”战机,到驻华培训飞行员,再到技术团队常驻巴基地维护——西方军火商对此望尘莫及。
尽管伊朗民间呼声高涨——“买200架歼-10C加100架枭龙,让敌人颤抖!”——但专业人士泼来冷水。伊朗的问题远非几架战机可解:
硬件瘸腿:全国无预警机,雷达网陈旧,反隐身能力空白,各军种数据链互不相通;
战术落伍:空战思维停留在两伊战争水平,被讥讽“就算给四代机,也只能飞出二代机效果”;
兵种割裂:革命卫队与国防军各自为政,防空指挥体系支离破碎。
军事评论员一针见血:现代空战是木桶效应,缺一块板就会崩盘。以色列空军背后有美军全域情报和电子战支持,伊朗若只买歼-10却无配套体系,无异于“用长矛挑战狙击枪”。
石油换生产线?伊朗的傲慢让合作屡次流产
伊朗对华军购早有契机,却因反复摇摆错失良机:
2015年谈判破裂:伊朗坚持用石油全额抵账,拒付现金,试图绑定中国能源需求;
2020年重谈无果:仍纠结付款方式,无视中国提出的灰色金融结算方案;
转向俄罗斯遇坑:苏-35仅交付4架,军工产能被乌克兰战场拖累。
更令中俄寒心的是伊朗的战略骑墙。2023年因岛屿争端,伊方竟放话:“我们不仅选中俄,也欢迎西方合作。” 这种“待价而沽”的姿态彻底暴露其缺乏地缘诚信。
相比之下,巴基斯坦数十年如一日深化与华互信,甚至开放基地供中方部署,这才是赢得技术转让的核心前提。
德黑兰上空急需歼-10的轰鸣,但波斯人更需要放下千年骄傲——若还幻想用几桶石油换走中国几十年积累的体系化军工成果,却不愿像巴铁那样交出训练权、数据链和战略协同权,那么下一次以色列的导弹仍将精准命中。
在军事现代化的十字路口,伊朗的敌人从来不是F-35,而是自己的固步自封。
参考信源:外媒:伊朗若买歼-10 或免遭以色列空袭 错失良机后果严重
科元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